特写:感动

今天看到一份学生的自评作业 (我在山大有一门讲设计创新的通识课程,最后让同学们自己给自己评分) 里面是这样写的:

老师的课在每周二下午,同学推荐您的课特别有意思,我在最后一天选上了课,第一次去上课就有一种“开口跪”的震惊——竟然有如此的有趣的设计和想法!因为我从未正式了解过关于创意和设计之类的产品或想法!我将这节课作为一个轻松的,接受新奇想法和创感动意的free time,同时也是自己思索生活和开发脑洞的brainstrom。

最后一次课上,不知道老师是否还记得,您最后说了一句,千万别因为专业的原因给自己贴标签,因为我们毕竟才接触自己的专业领域两三年,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去发展。我当时觉得“贴标签”这三个字,一下子,就一下,深深地触动了我。模模糊糊的想法轰地炸开了,我的标签是什么?我是否一直在给自己贴标签?是否无形中的标签束缚了我的选择?

我在您的课上学到了什么呢? 我想是一种态度,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,是点滴的心态和感悟。在课上您分享了很多构想和设计,和一些行走中的见闻和感悟,对我来说,一方面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体验,带给我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,另一方面,也是更重要的一点,就是有意想不到的设计,就有无限可能的生活,我们不能给自己“贴标签”,更不能给未来“贴标签”!我想,您在课上所分享的,也绝不仅仅是想带给我们那些创意、设计,您想让我们去观察,去探索,去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,去通过设计表达爱、传递爱。

所谓“贴标签”的话题,是因为在QQ群里面,我对于是否要在名字前面加专业,表达过一些自己的观点,继而在课堂上随口提及,但是,可能只是老师的一句话,就有可能触动到某一个学生,就有可能让他发生改变。 这才是做老师最大的成就感。 这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压力。

2015年我庆幸有机会在中国大学mooc的平台上开课。 我认为,所谓mooc,关键词不是online,而是open。 所以,每周只有40分钟的视频真的不是学习的重点。 每次课后的讨论和作业都会有不一样的火花和惊喜。 而QQ群和贴吧的灌水则使这门课的外延无限被放大。

究竟什么才是好的mooc学习? 我理想中的课堂,老师和学生都是真实的, 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让学习充满热情, 灵感往往在一刹那间被相互触发, 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, 思想也要打破藩篱。

感动不只是感,还要动, 感动不是一瞬间的事, 我为在线学习者的能量所感动, 2015,我为你感动。

下面是每周之星时间, 本周“每周之星”授予山东大学机械专业15级李畅同学。 因为他在“山大魂机械梦”公众号里面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全程推送, 几乎可以直接拿来当字幕用了!